
hi~~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
建议您将浏览器升级到Internet Exploer11及以上版本或选择其它
主流浏览器打开网站
推荐使用浏览器

建议您将浏览器升级到Internet Exploer11及以上版本或选择其它
主流浏览器打开网站
推荐使用浏览器
相较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而言,信托公司开展标品业务存在一些短板。但自2009年信托公司开始试水TOF类业务以来,信托公司自主决策型TOF产品也逐渐受到市场认可。其中原因何在?对于TOF业务的发展前景又有何展望?对此,《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中信信托副总经理刘小军。
《金融时报》记者:能否结合公司的实践来谈一下信托公司TOF发展较快的原因?
刘小军:中信信托TOF在短时间能够破百亿元,而且打造出明星产品,这些并非偶然,而是多年来厚积薄发的结果。此前公司一直在重点培育自己的标准化业务投资体系和团队,比如睿系列TOF的负责人赵晞,自2007年起就在中信信托任职,是公司自主培养的踏实稳健、潜心研究的投资经理。信托公司要想在激烈的资管业务竞争中突出重围、脱颖而出,必须要独辟蹊径、扬长避短。
结合中信信托的实践,大概有三点体会:第一点是文化层面和体制机制的因素。信托制度重点强调“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文化和原则,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以及投资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高度一致,双方长久以来都是“共赢”而非“争利”的关系;信托公司的体制和机制相较于其他持牌金融机构更为灵活,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能平等面对一般合作伙伴、具有契约精神及创新精神等。第二点是信托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高净值客户投资需求与风险偏好的深刻且独到的理解。对于高净值客户而言,财富的保值与增值同样重要。中信信托通过不断的探索与设计,构建了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货架,充分匹配不同客户的风险收益要求。第三点是尊重投研,构造基于深入研究的投资逻辑体系,尽量保证同一产品系列的业绩稳定性。
《金融时报》记者:为什么TOF业务可以成为信托行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刘小军:全球首只FOF由先锋基金(Vanguard)于1985年推出,其中7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类基金,30%投资于债券类基金,投资标的均为公司旗下的基金,基金推出后大受欢迎,同时也带动了先锋基金旗下其他基金的销售。回顾FOF发展的历程可见,市场多变性与基金的多样性促使投资者产生了基金筛选需求,FOF的出现帮助了投资者解决挑选基金的问题,由于其具有投资分散化、业绩波动较小等特点,受到市场的热捧,这也使得FOF发展有了其客观驱动因素。
目前信托公司面临业务转型,TOF业务可以帮助信托公司在较短时间内打开标品业务局面。在市场拓展方面,海外市场的实践经验证明,TOF/FOF类型产品得益于其波动控制和收益增强的特性,持有体验较好,深受养老金、教育基金、慈善基金等追求稳健的长期资金追捧。在我国,养老理财业务的发展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监管部门可考虑借鉴海外市场经验,引导TOF/FOF类型产品和构建养老第三支柱相结合。
《金融时报》记者:对于未来TOF类产品和TOF业务有何展望及建议?
刘小军:我对国内TOF/FOF类型产品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建议社会各界为信托行业的标品业务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目前,信托公司在有些方面还面临着一些发展障碍,比如,在债券投资方面,信托公司目前无法像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开展市场惯常的正回购业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债券业务的多样性和规模增长。在产品募集方面,对于投资于公开市场的标准化产品,商业银行可发行公募或私募产品,券商可发行大集合资管产品,而信托公司TOF等投资于标准化产品的信托计划目前还不能通过公募发行,单个产品的投资者人数限制迫使信托公司只能发行系列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风险没有实质降低;另一方面还造成产品管理难度和运营压力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