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
建议您将浏览器升级到Internet Exploer11及以上版本或选择其它
主流浏览器打开网站
推荐使用浏览器

建议您将浏览器升级到Internet Exploer11及以上版本或选择其它
主流浏览器打开网站
推荐使用浏览器
9月17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1中国资产管理年会”财富管理主题论坛上,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文海兴发表了主题为”大财富时代下信托业的转型与发展”的演讲。
文海兴表示,大财富背景下,我国信托业发展一直在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其表现有四:一是”两压一降”见成效,探索融资类信托新内涵。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有关数据表明,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信托公司持续进行”两压一降”,2021年二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持续下降,同比下降35.92%。从信托投向上看,投向房地产的信托存量规模同比下降16.94%。信托公司正不断探索发挥行业优势,努力纠正粗放式发展方式。一方面,积极为实体经济输送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发行绿色信托、”碳中和”信托等特色信托,不断赋予融资类信托的新内涵。
二是标品业务显规模,布局资本市场业务谋转型。参与资本市场业务,不仅是监管导向,更是时代发展的自然选择。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社会融资缺口减小,居民储蓄意愿下降,投资成为新选择,这为信托公司布局标品业务提供了需求基础。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二季度,证券投资类信托存量规模同比上升35.88%。这些增长体现信托公司积极谋转型,进一步发挥资产配置能力、投资能力。
三是净值化管理修内功,提升综合能力新卖点。近年来,”净值化管理”可谓是信托行业”热搜榜”的常驻话题。一方面,信托公司持续推进存量产品的净值化改造;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发行的净值型产品比例不断增加。随着净值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信托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模式也将随之改变,没有了”预期收益率”的加持,研究能力、投资能力、配置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将成为信托公司的”新卖点”。
四是信托制度优势再发掘,开拓财富管理新蓝海。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高净值人群数量不断扩容,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据统计,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信托产品存量投资者数量已达96.68万个,其中自然人投资者共92.45万人,二季度净增加7.37万人,占新增投资者数量的94%,说明在受托理财,支持个人财富保值增值方面,信托功能发挥的作用愈加得到认可。在高净值人群中,尤其是成熟群体对财富管理和传承的需求日益增加。家族信托在财富传承中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信托公司积极布局财富管理业务,开拓家族信托蓝海。
面临三大挑战
文海兴认为,大财富背景下信托转型主要面临综合管理能力、资源供给和专业服务能力三方面的挑战。
首先,净值化管理需要更高要求的综合管理能力。目前,投向非标资产的信托产品无法直接从市场中获得公允价值,需通过估值技术得到相应的资产估值,进而计算出信托产品的净值。而使用估值技术,对于底层资产的情况需要充分了解,这对信托公司投后管理、运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净值是对资产价值变化的直观反映,相较于传统的业务模式,信托公司需要尽快建立专业化团队,加强投研,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其次,业务转型加速需要更加全面的资源供给。一些信托公司在财富端建设上滞后于业务发展的需要。有的信托公司由于过去依赖于银行的渠道,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身财富渠道的搭建,成为了财富业务发展的掣肘。在资产管理业务上,一些信托公司同样面临自身资源积累不足的问题。
最后,财富管理需要更为专业的服务能力。对信托公司而言,既需要优质、丰富的信托产品供给基础,还需要具备全球化视野、大类资产配置研究、法律以及税务相关服务,因而,推进财富管理业务需要不断增强专业服务能力,提高财富管理业务人员综合素质,避免将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为产品销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