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
建议您将浏览器升级到Internet Exploer11及以上版本或选择其它
主流浏览器打开网站
推荐使用浏览器

建议您将浏览器升级到Internet Exploer11及以上版本或选择其它
主流浏览器打开网站
推荐使用浏览器
案例: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北京某信托公司收到投资人的反馈,有人自称是信托公司客服,说产品到期了,要求客户转账到其他账户。网络上还出现了某信托的“清退方案”,声称“清退方案全权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理,通过全额本息退换的最新政策”,提示投资者做好信息登记工作。另一信托公司也发布声明称,有不法分子假冒信托名义,谎称公司产品到期资金转移,假冒公司客服进行诈骗活动。
案例分析:
不法分子冒用信托公司名义进行诈骗的情况时有发生。过去通常是以未经备案的非法网站、手机客户端或微信群链接等,谎称理财师兜售虚假信托产品,诱导转账和投资。近两年手法有变化,针对逾期信托产品,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信息,以“官方回款”等名义接近投资者,夸大事实制造焦虑,编造“成功案例”声称可帮助“回款”,以凑律师费等名义骗取费用,给病急乱投医的投资者造成二次伤害。
涉及信托的诈骗活动的常见形式:
(1)假冒信托公司财富销售人员或冒用信托公司真实产品名称,利用假合同等手段骗取投资人“认购产品”并缴纳资金。
(2)假冒信托公司客服人员,联系投资者谎称信托公司产品到期资金转移,诱导投资人将资金转至其他账户进行诈骗活动。
(3)盗用信托公司的名称和LOGO,打造虚假的信托公司APP或官网,通过短信等方式向不特定人群发送,骗取信任后引导投资者在虚假APP上注册并打款。
中信信托提示您:
(1)在进行投资前要识别正规的信托公司,可通过中国信托业协会官方网站查询在列信托公司名单(目前67家),确认信托公司的合法性。
(2)通过信托公司官网、各大官方应用市场下载官方APP,切勿通过非官方认证的微信群、个人短信转发二维码或链接等下载软件进行投资操作。假冒的信托公司APP只能借助APP托管服务分发平台,无法通过官方应用商店审查。
(3)认真核实销售人员身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拨打该信托公司的400官方客服热线;对于存量客户,如果收到产品变更等重大信息,应第一时间与自己的专属客户经理联系;如果客户经理有变化,也可通过400客服热线核实。
(4)了解金融常识,增加风险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比如前述案例中提到的清退方案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理,作为金融产品投资者,应该知道2018年3月银监会和保监会职责整合,组建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近五年已没有单独履职的银监会;基于这样的常识,对收到的虚假信息就有基本判断。
(5)对关键敏感词汇提高警惕。银保监会《关于防范冒用银保监会名义实施“清退回款”诈骗的风险提示》中提到,面对“银保监会认证”“官方回款”“清退回款”“小道消息”“内部消息”等用词要提高警惕,对于提及转账、收费、充值等要求的,更要格外小心。
(6)公安部推出的国家反诈中心APP是一道防诈反诈的“防火墙”,对于已经受到金融诈骗的投资者,除了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外,也可以在反诈中心APP上进行举报,更加方便快捷。
案例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717463001649579&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