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
建议您将浏览器升级到Internet Exploer11及以上版本或选择其它
主流浏览器打开网站
推荐使用浏览器

建议您将浏览器升级到Internet Exploer11及以上版本或选择其它
主流浏览器打开网站
推荐使用浏览器
普惠金融,立足机会平等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需求的社会群体提供适合且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是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之一,可以通过普惠金融获得便捷融资渠道,但不法分子常常利用“普惠贷款”名义实施诈骗。
一、常见手段
1. 低息诱饵
不法分子以“无抵押、低息秒批”为噱头,吸引急需资金的小微企业上钩。一旦小微企业有意向,便以“手续费”“保证金”“资料审核费” 等名目要求提前转账,甚至设置“砍头息”,导致实际年化利率远超法定红线,让借款人背负沉重债务。
2. 伪造资质
不法分子假冒持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诱导小微企业下载虚假APP或向借款人发送短信链接,以此套取借款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最终盗刷资金或实施精准诈骗。
3.合同陷阱
不法分子以“快速放款”为诱饵,诱使小微企业签订模糊条款或阴阳合同,合同中暗藏高额违约金、逾期罚息等不合理条款。当借款人无力还款时,通过“展期”“平账”等手段,恶意抬高债务,严重侵害借款人权益。
二、防范方法
1.拒绝无牌中介
仔细核实贷款机构是否具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牌照。对于无资质中介或无法提供清晰牌照信息的机构,坚决拒绝合作,避免落入诈骗圈套。
2.明确成本构成
要求贷款机构详细列明所有费用,包括年化利率、手续费、担保费等。对于任何要求“先交钱再放款”的行为,无论对方如何承诺,都应保持警惕。
3.认准官方渠道
通过金融机构官方网站、APP操作,不随意点击陌生短信链接、扫描未知二维码。若收到贷款邀约,可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