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

建议您将浏览器升级到Internet Exploer11及以上版本或选择其它
主流浏览器打开网站

推荐使用浏览器

防非宣传月 | 风险提示四 谨防假借慈善公益名义的非法金融活动

销售管理部

公益慈善利国利民,但不法分子借助公益慈善名义,实施非法集资,甚至骗取公众钱财。这些“假慈善、真行骗”的非法金融活动,具有隐蔽性强、扩散范围广、资金转移快、打击难度大等特点。

常见形式
1.捐赠返利:不法分子宣称捐赠后会给予一定比例的返利或回报,以吸引公众参与捐赠,实则是用新投资者的钱来支付早期投资者的回报,一旦加入的新投资者减少,资金链就可能断裂。
2.假冒慈善组织:不法分子盗用正规慈善机构的名称、LOGO及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假冒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开发或仿造有公益慈善组织品牌标识的APP、网页、微信公众号等,套取用户信息或直接实施诈骗。
3.公益理财:推出“公益理财计划”,宣称将投资理财产品的部分收益用于慈善,收益承诺远超合理范围,资金流向不明,最终以“公益项目亏损”等理由拒绝兑付。
4.慈善众筹:在众筹平台虚构“重病患者”“贫困家庭”等故事,用煽情的图文或视频博取同情,募集资金后私自挪用甚至侵占。
5.爱心帮扶:以“关爱老人公益行动”等名义,组织免费体检、讲座,夸大疾病危害,推销有所谓“公益补贴”的保健品或养老投资项目。

风险提示
1.查资质:通过“慈善中国”官网查询该组织是否具备公开募捐资格,正规慈善组织不会承诺捐赠返现。
2.看流向:合法捐赠的资金应汇入慈善组织的账户,流向私人账户或陌生平台的都是骗子。
3.问逻辑:慈善的本质是无偿捐赠,任何承诺“捐赠返利”“高收益理财”均属诈骗,对“公益+高回报”“先付费后行善”等违背慈善本质的模式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