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
建议您将浏览器升级到Internet Exploer11及以上版本或选择其它
主流浏览器打开网站
推荐使用浏览器

建议您将浏览器升级到Internet Exploer11及以上版本或选择其它
主流浏览器打开网站
推荐使用浏览器
近年来,金融领域非法“代理维权”乱象呈持续蔓延趋势,不断出现不法组织或个人以“法律援助”“债务重组”“代理退保”等名义进行非法“代理维权”活动,诱骗金融消费者支付所谓的代理费、服务费并提供个人信息,从而牟取非法利益,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非法“代理维权”常见手法
1.虚假宣传。不法分子利用网站论坛、朋友圈、短视频平台等网络渠道发布广告,声称可以提供“债务重组”“征信修复”“全额退保”等“服务”,大肆虚构所谓的成功案例,以显示自身能力,诱导消费者放弃正规的维权沟通渠道。
2.伪装身份。不法分子经常以所谓的“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法律援助中心”为伪装,向消费者收取高额的服务费、咨询费、维权提成。
3.套取信息。不法分子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联系方式、借贷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敏感信息,以便通过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牟利。
4.恶意投诉。不法分子教唆消费者或者冒用消费者名义进行大量恶意投诉举报,捏造事实,提供伪造的证据,以达到向金融机构施压的目的。
非法“代理维权”的风险
1.法律风险。不法分子诱导教唆消费者采用涉嫌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维权,消费者一旦听从就可能卷入报假警、伪造证据、敲诈勒索等案件之中。
2.财产损失。消费者一旦签署所谓的“代理维权”协议,不但需要支付各种高额费用,还有可能被冒用身份套取贷款、信用卡资金。
3.信息泄露。消费者提供的个人信息很可能被泄露倒卖,消费者如果想终止“代理维权”,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手中的信息对消费者本人及亲友进行骚扰恐吓,干扰消费者的正常生活。
如何防范“代理维权”风险
1.理性消费,量入为出。应当建立理性的消费观念,根据自身实际需求、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从正规渠道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依法维权,诚意协商。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产生纠纷时,应通过正规官方渠道反映问题与诉求,理性真诚沟通协商,切勿轻信不法分子的虚假承诺,更不要受怂恿教唆参与违法违规活动,谨防面临法律风险。
3.保护信息和财产安全。应妥善保管身份证件、金融账户、银行账户、手机号码、验证码等个人敏感信息,不轻易交予他人代办各类金融业务,防范个人信息被套取泄露,避免个人财产遭受损失。如遭受非法“代理维权”侵害,应及时留存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