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

建议您将浏览器升级到Internet Exploer11及以上版本或选择其它
主流浏览器打开网站

推荐使用浏览器

以案说险:警惕以“新能源汽车项目”为名的非法集资

销售管理部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购置新能源汽车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以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发放新能源政策补贴等为幌子,向社会公众进行非法集资。

案例:
据海口警方通报,从事过非法集资和传销的张某想到售卖电动车充电桩有发展前景,遂产生以售卖电动车充电桩名义来非法集资赚取不义之财的想法。他找到高某商议,决定将虚假销售充电桩项目投放到海南海口,并达成由张某负责前期投资,高某负责制定运营及返利模式,赚了钱“五五分”的协议。张某、高某通过购买空壳公司、找所谓有国企背景的企业控股背书等前期运作,在海口注册了全享通(海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找人制作运营APP软件、公司网站,租赁办公楼作为办公场所,召集多人组建销售团队,招揽大量营销人员,制定一系列促销政策和奖励机制,使公司销售业务迅速扩张。

经查,“全享通”公司对外售卖的所谓充电桩单价有5800元、10000元、58000元三种,投资人购买充电桩后每周有返利,5800元的充电桩每周返利30元,10000元的充电桩每周返利103元,58000元的充电桩每周返利1115元。为了吸引投资人加大投资额度,公司还宣称随着总投资额的提高,有相应的返利加速机制。按照该公司设定的规则,一次性购买13个58000元的充电桩投资回报年化率可达200%。

警方发现,“全享通”公司账户没有新能源充电桩收益,却总是有大笔收入进账,并且是纳税大户。公司为了躲避税务稽查按时缴税纳税。除了象征性的税收和公司的基本运作以外,其他的钱90%都直接计算到公司盈利里。为了博取投资人信任,除了高额的收益回报,“全享通”公司推广手段花样百出,通过不定期在高档酒店组织推介会,现场邀请所谓明星站台,在线上通过网络直播、宣传片等方式营造声势。该公司用于运营的2亿元中,大部分资金用于召开推介会、客户接待与发放员工工资等方面。

据海口警方通报,“全享通”公司通过虚假造势、夸大实力、利用线上线下推广等方式,面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销售所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品,并许诺最高投资回报年化率近200%的高额收益,累计吸收6000余名受害人资金10亿余元。其中,约6亿元用于投资返利,约2亿元用于公司营销维护运转,剩余约2亿元被公司实控人、高管及营销团队长瓜分。实际用于建设、收购充电桩的资金仅1000多万元,实际收购、建设充电桩仅为123个,其中108个已处于停建状态。

案例分析:
以“新能源汽车项目”为名的非法集资常见手法:
一是大打政策旗号。假借国家新能源返利政策,吸引受害者进入圈套。不法分子开设所谓的新能源科技公司,以投资新能源项目国家有高额补贴返利为名,通过召开推介会赠送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群众投资入股,并承诺介绍他人投资会给予高额提成,从而在短时间内吸收聚集大量资金。

二是装门面显实力。在繁华地段租用门面,陆续开办多家分支网点,谎称公司前景好、盈利多、即将上市,展示公司实力强大的假象,从而打消投资者的疑虑,使其放松警惕,甘心掏钱。

三是善于伪装隐藏。不法分子利用专业伪装手段,采取隐蔽方式流转资金,从而躲避打击。例如不法分子以每月分红方式骗取不明真相者作为公司法人,实际控制人及业务员统一使用化名,以现金收取投资款躲避金融监管,将犯罪所得通过购买虚拟币等技术手段创建复杂的交易轨迹,以达到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目的。

风险提示:
不法分子利用“新能源汽车项目”进行非法集资,通过包装自己,超高收益诱惑,用提成拉人头等方式吸收公众资金,是典型的庞氏骗局。

请广大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要被表面包装和新噱头吸引,不要轻信熟人的口头宣传和承诺,面对“高收益率、零投资风险、定期返点、机会难得”的投资项目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避免掉入非法集资陷阱。

案例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0844456438441230&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