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

建议您将浏览器升级到Internet Exploer11及以上版本或选择其它
主流浏览器打开网站

推荐使用浏览器

3·15 风险提示| 警惕“代理维权”风险

销售管理部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帮助消费者“维权”的旗号,通过互联网平台大肆招揽生意,以“代理维权”之名行诈骗、非法牟利之实。非法“代理维权”行为严重挤占正常维权渠道和监管资源,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一、了解“代理维权”套路

1.虚假宣传
利用短视频平台、朋友圈、微博、论坛、社交软件等互联网渠道进行虚假宣传,号称能够办理“债务减免”“停息挂账”“征信修复”“全额退保”等,展示各类虚假的“成功案例”以增加可信度,从而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
2.非法牟利
向消费者收取高额的所谓代理费、咨询费、手续费,牟取非法利益。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个人身份信息和金融信息,通过出售个人信息牟利。
3.恶意投诉
不法分子教唆消费者或者冒充消费者进行大量恶意投诉或者举报,捏造事实,制造伪证,向金融机构施压,企图迫使金融机构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
4、阻碍沟通
切断消费者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的正常沟通,怂恿或冒充消费者采取缠访闹访等过激行为。有的“代理维权”不法中介甚至采取威胁恐吓等手段,阻止消费者与金融机构正常协商。

二、认清“代理维权”风险

1.法律风险
不法分子诱导消费者采用涉嫌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维权,消费者一旦听信教唆,可能卷入报假警、伪造证据资料、敲诈勒索等违法违规行为。
2.财产损失
不法中介除了收取高额费用之外,还可能控制消费者的银行账户,截留或侵占资金。
3.信息泄露
消费者提供的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住址、金融账户、征信报告等敏感信息,很可能被不法分子倒卖牟利。
4.征信影响
信用卡、贷款业务已纳入征信管理范围,如果消费者听信不法中介的教唆,停止还款还贷,将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影响个人征信。

三、远离“代理维权”侵害

1.选择适当产品
消费者应根据实际需求、自身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从正规渠道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要被“别人已挣了大钱”“更高收益”等营销话术误导,牢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依法理性维权
消费者因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与金融机构产生纠纷时,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商、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正规渠道提出诉求,切莫轻信不法分子虚假宣传,更不要受怂恿参与违法违规活动。
3.保护信息和财产安全
妥善保管身份证件、银行账户和密码、短信验证码、保险合同等敏感资料,不委托陌生人代办各类金融业务,防止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倒卖,避免个人财产遭受损失,形成次生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