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

建议您将浏览器升级到Internet Exploer11及以上版本或选择其它
主流浏览器打开网站

推荐使用浏览器

5•15宣传日 | 以案说险 树立理性投资理念 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销售管理部

非法金融活动,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未经批准或超出许可范围,从事金融业务或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行动。非法金融活动破坏金融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案例
退休的王大爷在小区门口收到一张理财宣传单,声称“年化收益15%,按月付息,保本保息”,发单的业务员承诺“政府支持项目、高收益、零风险”,还拿出“金融许可证”复印件。王大爷见周围邻居纷纷投资,便将积蓄30万元全部投入。
三个月后,业务员不见踪影,理财公司客服电话也停机。经警方调查,该公司以虚构项目为名实施非法集资,许可证系伪造,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最终王大爷血本无归。

案例分析
正常理财产品收益率反映了产品的风险等级,收益越高风险越大。金融监管部门多次警示,收益率超过6%的金融产品属于高风险范畴,投资者需高度警惕潜在风险。年化15%的收益远超银行同期理财产品收益,不是完全没有达到的可能,但如果宣称能够保证实现收益,那就更不能相信。不法分子伪造金融许可证等文件,利用消费者“低风险高收益”两头都要的心理,用“保本高息”包装非法金融活动,诱骗消费者投资,最后卷款跑路。

防范措施

  1. 加强风险意识,树立理性投资观念,牢记“收益与风险成正比”,不轻信高息诱惑,不盲目跟风投资。

2.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购买金融产品,不轻易相信“内部消息”“独家渠道”等不实消息。

3.不将全部资金投入单一理财产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组合配置不同资产,降低集中风险。

4.遇见诱人“金融产品”宣传,要多与家人沟通和商量,去附近正规金融机构了解核实情况,帮助识别并规避非法金融活动。